DieselChen

个人博客,记录一下学习的点滴~

0%

电视机选购攻略

选购电视时,考虑画质、尺寸、功能和预算。LCD电视性价比高,OLED和Micro LED画质更优但价格贵。选择合适尺寸时,参考观看距离;游戏玩家需关注高刷新率和HDMI 2.1接口。确保分辨率、亮度和对比度符合需求,选购时结合实际使用场景和个人需求。

电视选购全攻略

引言

电视作为家中重要的大件家电(体积大、价格高、使用久),选购需要谨慎。目前关于电视选购的科普内容相对较少,且线上线下市场营销信息复杂,容易买到不合适的产品。了解电视相关的技术原理和参数配置,有助于买到符合需求、价格合理的电视。本内容旨在全面讲解选购电视需要注意的所有要点。(提及由海信支持,但强调内容客观性)

一、基础问题:电视 vs. 投影仪

电视

  • 优点:画质高。
  • 缺点:100寸以上价格昂贵,笨重不易搬运安装。

投影仪

  • 优点:轻松实现大尺寸画面,方便移动(尤其适合租房)。
  • 缺点:画质(尤其暗部细节)不如电视,抗光性差,不太适合玩游戏(因非自发光,依赖反射)。

选择建议

  • 追求100寸以上大画幅,且在光线可控环境(卧室、影音室):首选投影仪。
  • 光线明亮环境(如客厅)、需要打游戏、照顾长辈操作便捷性:优先考虑电视。

二、电视尺寸选择

单位

  • 指英寸(1英寸=2.54厘米),测量屏幕对角线长度。

常见误区

  • 并非严格按照“观看距离”限制尺寸上限。
  • “越大越好”也需结合片源分辨率考虑(低分辨率片源在大屏上效果不佳)。

选择建议

  • 沉浸式观影体验公式(参考):电视尺寸 ≈ 观看距离 / 0.03(例如,3米距离 ≈ 100寸)。观看1080P以上片源,尺寸可更大。
  • 普遍建议:在预算和搬运条件允许下,“越大越好”,建议75寸起步,预算充足可考虑100寸。
  • 注意:购买大尺寸电视前,务必测量电梯、楼梯、入户门的尺寸是否足够。

三、屏幕类型

1. LCD (液晶电视)

  • 原理:LED背光板发光 -> 液晶层控制透光 -> RGB滤光片显色。
  • 缺点:无法显示纯黑(漏光),色彩鲜艳度相对较低。

LCD 改进技术

  • QLED:加入量子点膜,提升色域和色彩鲜艳度。
  • **ULED (Ultra LED)**:海信命名,指带有多分区背光控制技术的LCD电视,用于提升对比度和暗部细节。分区越多越好(百级以上为优)。
  • Mini LED:使用更小更密的LED做背光,可实现成百上千的背光分区,控光更精细,效果接近OLED。
  • QD Mini LED:结合了QLED和Mini LED的技术。
  • 注意:QLED, ULED, Mini LED, QD Mini LED 本质上仍属于LCD范畴。

液晶面板类型

  • VA:画质(对比度)通常更高。
  • IPS:可视角度更广。(一般首选VA,但肉眼差异不大)

屏幕等级

  • 关注是否达到 A+ 级(优于国家一级标准)。

2. OLED (有机发光二极管)

  • 原理:每个像素点自发光。
  • 优点:纯黑表现(像素点可完全关闭),高对比度,色彩鲜艳,响应速度快,屏幕可做得很薄。
  • 改进技术
    • QD-OLED:结合量子点技术,进一步提升色彩表现。
  • 缺点:有机材料寿命相对较短,存在“烧屏”风险(长时间显示静态高亮画面易留下残影),成本高,价格贵。

3. Micro LED

  • 原理:将无机LED灯珠做到微米级,每个像素点对应一颗LED灯珠,自发光。
  • 优点:亮度高、寿命长、画质好、响应快,结合了LCD和OLED的优点。
  • 缺点:目前技术成本极高,价格极其昂贵(“一寸一万块”)。

小结

目前LCD电视凭借更长的寿命、稳定性和更低的价格,仍是市场销售的主流。

四、关键屏幕参数

分辨率 (Resolution)

  • 主流:4K (3840x2160)。
  • 注意“真假4K”:需屏幕物理分辨率达标,且配备支持4K解码的芯片。

刷新率 (Refresh Rate)

  • 单位:赫兹 (Hz),指屏幕每秒显示的帧数。
  • 60Hz:可满足日常观影。
  • 游戏玩家:必须选择 120Hz 或更高的高刷新率屏幕。
  • 注意“真假高刷”:需屏幕硬件支持,并有相应解码芯片。警惕通过降低分辨率实现的伪高刷 (DLG, HSR)。
  • 高刷相关技术(游戏党必备)
    • **VRR (Variable Refresh Rate)**:防止画面撕裂。
    • **MEMC (Motion Estimation, Motion Compensation)**:动态画面插帧,使其更流畅。
    • **ALLM (Auto Low Latency Mode)**:连接游戏设备时自动优化,提高响应速度。

亮度 (Brightness)

  • 单位:尼特 (Nit)。
  • 日常需求:400 Nits 基本足够。
  • 完美显示 HDR 内容(如 HDR10+):通常需要 1000 Nits 以上。

对比度 (Contrast Ratio)

  • 定义:指最亮白色与最暗黑色的亮度比值。越高,画面层次感越强。
  • 关注:静态对比度(更有参考价值),3000:1 以上达标。动态对比度数值通常虚高。

色域 (Color Gamut)

  • 定义:指色彩显示的范围,越广越好。
  • 常用标准:sRGB, NTSC, BT.709, DCI-P3 等。
  • 广色域标准:一般达到 100% sRGB 或 ~72% NTSC 以上可称为广色域。高端电视常以 DCI-P3 为标准(如 90%+ DCI-P3)。

色深 (Color Depth)

  • 定义:指色彩过渡的细腻程度,单位比特 (bit)。
  • 标准:8 bit 达标,10 bit 更好(色彩过渡更平滑)。

色准 (Color Accuracy)

  • 定义:指颜色显示的准确度,单位 Delta E (ΔE)。
  • 标准:数值越小越好,ΔE < 3 肉眼已难分辨差异,一般电视能做到 ΔE < 2。
  • 重要提醒:参数重要,但并非唯一标准。厂商的图像处理算法和调校同样关键。

五、HDR 标准

  • 定义:HDR (High Dynamic Range) 是一种提升画面亮度、对比度和色彩范围的技术/格式标准。
  • 主要标准:HDR10, HLG, HDR10+, Dolby Vision (杜比视界)。
  • 要求:要完美支持 HDR 格式,对电视屏幕的各项参数(亮度、色域、色深等)都有较高要求。Dolby Vision 标准通常最高。
  • 对普通用户:影响有限,因高质量 HDR 片源目前仍不算普及。

六、其他重要配置

接口 (Interface)

  • **HDMI (High-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)**:连接电视盒子、游戏机、电脑、音响等设备的关键接口。
  • HDMI 2.1:最新标准,但存在版本混乱。
    • 最高支持:48Gbps 带宽。
    • 注意区分
      • **残血/伪 HDMI 2.1 (TMDS 协议, 18Gbps)**:实质是原 HDMI 2.0 标准,仅支持 4K@60Hz。
      • **半血 HDMI 2.1 (FRL 协议, 24/32/40Gbps)**:支持 4K@120Hz,但带宽未满。
      • **满血 HDMI 2.1 (FRL 协议, 48Gbps)**:真正完整的 HDMI 2.1,提供最佳性能(特别是对游戏玩家)。
  • 选择建议:游戏玩家尽量选择带满血 HDMI 2.1 接口的电视,并搭配支持 HDMI 2.1 的线材。

CPU (处理器)

  • 常用芯片:目前电视常用联发科 (MediaTek) 芯片。
  • 性能对比:从低到高大致有:四核 A35 < 双核 A7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

-----------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