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eselChen

个人博客,记录一下学习的点滴~

0%

去客厅化讨论

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人居住习惯的改变,以“电视、沙发、茶几”为核心的传统客厅模式已不再适应所有人的需求,尤其是在中小户型中显得空间利用率低下。“去客厅化”并非完全不要客厅,而是打破固有思维,根据居住者的实际需求重新规划客厅空间的功能与布局。

《去客厅化探讨》深度解析

背景与问题提出

  • 尽管人均住房面积数据显示尚可,但“公摊”面积的存在使得实际居住空间有限,难以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功能需求(如电竞房、衣帽间、茶室、学习房等)。传统客厅占据房屋核心位置和较大面积(约20%以上),但其核心功能(看电视、会客)在现代生活中逐渐减弱,电视使用率下降,社交方式改变,导致客厅成为“最无用的空间”。

客厅演变史

flowchart LR
    A[古代
厅堂/仪式] --> B[民国
西式客厅] B --> C[1950s
改卧室] C --> D[1980s
电视布局] D --> E[2020s
功能弱化]
  • 古代(厅堂):严肃、对称、庄重,用于家族活动、会客、彰显地位。
  • 民国时期:受西方影响,布局趋向活泼(Living Room),但普通民众居住空间依然狭小。
  • 新中国初期:住房紧张,客厅常被改为卧室。
  • 改革开放后:生活水平提高,电视普及,客厅回归并确立了以电视为中心的布局,成为家庭娱乐和社交的核心。
  • 商品房时代至今:开发商强调大客厅,但高房价和生活方式变化(网络娱乐兴起、电视地位下降)使传统客厅的必要性受到质疑。

去客厅化核心理念

  1. 定义:解构传统”三大件”布局,按实际需求重构空间
  2. **驱动力:
    • 房价压力(公摊达35%)
    • 会客需求↓(调研显示78%家庭年接待<5次)
    • 电视使用率↓(年轻人日均观看<30min)

三大典型案例

案例1:静居型(40㎡公寓)

flowchart TD
    A[可变形吧台] --> B[隐藏式洞洞板]
    C[折叠餐桌] --> D[1m->2m延伸]
    E[滑动隔断] --> F[卧室/客厅模式切换]
  • 设计亮点:嵌入式家具、视觉扩容术

案例2:社交型(170㎡婚房)

  • 功能矩阵

    核心区 替代方案 使用增益
    传统沙发 对坐式软榻 交流距离↓40%
    大茶几 移动边几系统 动线效率↑
    电视墙 可升降投影+乐器区 空间利用率↑65%

案例3:复合需求型(博主自宅)

  • 空间重组方案
    • 办公区:2.5m双人工作台(支持3显示器)
    • 拍摄区:洞洞板背景墙+专业灯光预设
    • 宠物区:阳台全封闭系统(含自动投喂)

实施三步法

  1. 破除定式
    ❌非必须去除所有传统元素
    ✅按需保留电视/单人沙发

  2. 需求挖掘

       journey
        title 需求优先级评估
        section 高频需求
          居家办公: 5: 轨迹
          健身: 3: 轨迹
        section 低频需求
          会客: 1: 轨迹
  1. 设计师选择

    • 必备能力:动线规划、可变空间设计
    • 沟通要点:明确未来5年家庭结构变化

风险预警

⚠️ 常见踩坑点:

  • 硬装灵活度不足(未预留多场景电位)
  • 收纳系统失衡(去客厅后储物↓30%)
  • 隔音处理缺失(开放空间声学问题)

“装修应为生活服务,而非被传统绑架” —— 会议结语
完整设计方案详见附件《可变空间施工图集》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

-----------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